-
近日,温州一名74岁的黄阿婆因过量食用杨梅而陷入生命危机。她在家中一口气吃了一斤杨梅后,迅速出现了浑身乏力、恶心呕吐等症状,随后被紧急送往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ICU进行救治。杨梅是很有营养的水果,但水果每天摄入量最好控制在200-350g。如果一天水果只吃杨梅的话,一天最多吃20颗杨梅。
-
6月10日消息,微博话题“吃一个粽子跑 8000 米才能消耗掉”引发关注。据国内多家媒体报道,200 克中等大小粽子热量至少300千卡,如果很甜、很油腻,热量会更高,至少跑8千米才能消耗掉。专家表示,用于制作粽子的糯米和黄米都粘性大,少吃美味解馋,吃多了则不易消化,容易导致胃胀、胃痛、反酸等症状,对于老年人、儿童和脾胃弱的人群,建议不要吃太多
-
近日,浙江温州发现了一位血型非常特殊的癌症患者,其血型为罕见的类孟买血型,这种血型比广为人知的“熊猫血”(Rh阴性血)还要稀有,甚至被形象地称为“恐龙血”。在这位患者的血型被确认为A型类孟买型之后,负责接诊的医院输血科迅速与温州市中心血站取得联系,咨询是否有此类罕见血型的库存。
-
据6月5日的报道,一种新奇的、甚至有些恶心的“爱好”在中小学生中悄然兴起——养臭水。所谓的养臭水,实际上是学生收集各种废弃、过期的液体和原材料,混合后放入瓶子中进行“培养”,期待着瓶子最终爆炸,臭气充满整个教室。这种新奇的“爱好”引起了广泛关注,其中不乏质疑和担忧的声音。特别是当儿科和呼吸内科的医生们得知这一情况后,他们对此表示了强烈的担忧。
-
端午节即将到来,吃粽子成为了这个节日不可或缺的传统。近日,“医生建议每天食用粽子的最大数量”成为了网络上的热议话题,引发了广泛关注。成都大学附属医院临床营养科的李青芸医生指出,粽子高热量且难以消化,过度食用可能会增加胃肠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。此外,由于粽子中含有糖分和脂肪,过量摄入还可能导致肥胖。因此,对于老人、儿童,以及胃肠道、胆囊、糖尿病、肥胖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,应特别慎重对待粽子的摄入。
-
近日,绍兴诸暨的王女士在晚上睡觉时感觉脸部有些痒,误以为是蚊子,便随手拍了一下,当时并未多加留意。然而,第二天早上醒来,她惊讶地发现自己的脸部、颈部以及右侧手臂出现了大片的红斑和水疱,并伴随着阵阵疼痛。隐翅虫的虫体各部位均含有强酸性的毒素,具有极强的腐蚀性,因此被形象地称为“飞行的硫酸”。
-
牙齿的结构由外层的牙釉质和内里的牙本质与牙髓复合体组成。基于这样的构造,牙齿的自然色泽就不会是过分的白。牙齿的颜色与其钙化程度息息相关。由于牙釉质具有一定的通透性,牙齿的钙化程度越高,牙釉质就越发透明,从而使得内部牙本质的颜色透显出来,让牙齿整体看起来是淡淡的黄色。
-
5月24日消息,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日传出医学界的重磅新闻。该院成功实施了全球首例活体人的异种肝移植手术,将重达610克的转基因猪肝脏植入一名肝癌重症患者体中。目前,患者已可以自由活动,其肝功能等核心健康指标均已回归正常。此次从转基因猪到人的异种移植手术的成功实践,无疑在医学界开创了新的里程碑,为转基因猪异种肝移植领域铺平了道路。
-
5月24日消息,近期国内多家媒体报道指出,普遍观念中的“出现癌前病变就意味着离癌症不远”的说法其实并不准确。有专家对此进行了解释,他们强调,“癌前病变”并不等同于“癌症前期”。这两个词虽然相似,但意义截然不同。癌前病变,顾名思义,是可能发展为癌症的一种前期病理状态,但它本身并非癌症。
-
世界上病死率最高的传染病,不是新冠,也不是埃博拉,而是就藏在我们身边的狂犬病,其病死率几乎达到100%。全球每年约55000人死于狂犬病,主要发生在亚洲和非洲。在我国,狂犬病的死亡人数一直排在法定传染病的前5位。
-
“食安秦皇岛”微信公众号最近发出了一项重要警示,提醒公众近期海虹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超标风险显著提升,强烈建议公众避免捕捞、购买及食用海虹。在每年的4月至6月期间,海水中会大量繁殖含有毒素的单细胞藻类。当这些藻类被海虹等贝类摄食后,毒素便会在其体内积聚。这些毒素的耐热性非常强,常规的烹饪方法无法有效消除,因此在这个时段,海虹等贝类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超标风险会显著增加。
-
近期,在社交网络上,有不少用户反馈出现嗓子疼的情况,这引发了人们是否与新冠病毒感染有所关联的疑虑。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科的李侗曾医师指出,他们科室本月的呼吸道疾病患者数量较上月略有上升,但并不显著。这些患者中,主要是普通的上呼吸道感染,流感和新冠的比例相当低。
-
近日,在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,一对夫妇同时被诊断出患有结直肠早癌。为何这种病症会同时出现在这对夫妻身上?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内镜中心主任江建华指出,“夫妻癌”的出现与不良的生活习惯紧密相关。在临床上,夫妻同时患上同一种癌症的情况并不常见。其实癌症本身并不具有传染性,所谓的“夫妻癌”,其实源于夫妻双方相似的生活方式,这主要与他们的饮食习惯、情绪状态以及生活环境污染程度有关。
-
5月19日消息,由复旦大学邵志成博士主导的研究团队,在低温冷冻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,他们成功地复活了已经被冷冻保存了18个月的人脑组织,这一创举已被国际权威科学期刊Cell子刊所记录。人脑的脆弱性使得其经过冷冻和解冻后难以恢复活性,然而,邵志成博士的团队开发了一种革新的冷冻保存技术,命名为“MEDY”。
-
近日,浙江杭州一名27岁女子小方(化名)从新疆旅游回程后,感到私密处有些不适。起初她并未在意,但经过长达40多小时的火车旅程后,症状急剧恶化,私密处肿胀疼痛到无法行走。最终,她前往医院寻求治疗。过医生仔细检查,发现小方的私密部位右侧下方出现明显红肿,并伴有强烈的压痛感。医生确诊她患上了“前庭大腺脓肿”。由于感染较为严重,医生不得不为小方进行手术切开引流,并经过抗感染治疗。
-
国家疾控局曾表明,中国的新冠疫情一直保持着一种“低水平波浪式的流行态势”。这种态势与全球新冠的流行浪潮相似,不是剧烈的大海啸,而是相对平缓的小山峰,对社会的影响也相对较小,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、病毒学家金冬雁于5月14日在接受新闻采访时也表达了相同观点。
-
最近,在广东东莞,张先生在下班后因饥饿迅速吃了三根未完全熟透的香蕉,并喝了牛奶。但不久后,他突然感到剧烈的腹痛,被紧急送医后被诊断为肠梗阻。
-
据英国知名媒体近日报道,全球首位成功接受猪肾脏移植的患者,在术后两个月不幸离世。该患者,美国男子理查德·斯莱曼,长期患有肾衰竭并依赖透析治疗。他今年三月,医生决定为斯莱曼进行一项创新的手术,将一枚基因编辑过的猪肾脏移植到他体内。术后经过半个月的医学观察,医生宣布手术成功,斯莱曼也在四月初顺利出院。然而,令人遗憾的是,他在五月中旬离世。
-
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已在我国广泛推行,然而,有些民众对此表示关切,担忧医保待遇会因此发生变化。有人猜测,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可能是由于医保基金的资金短缺,需要通过改革来控制费用支出。支付方式改革的初衷绝非仅仅为了控制费用。其真正的目的是引导医疗机构更加关注患者的实际需求,采用更为合理的诊疗手段,避免过度医疗,从而更好地保障广大参保人员的利益。
-
随着夏季的到来,气温逐渐升高,同时也带来了一个不受欢迎的访客——蜱虫。大约一周前,曾奶奶的身体突然出现不适,伴随发热、食欲不振、全身乏力等症状。家人原以为是普通感冒,于是在当地诊所为她治疗了三天,但未见好转。